最新动态
13国终于谈妥,要帮美国对付中国?不过,我们不必太担心,两大细节表明,中国或不战而胜。
一、13国要帮美国对付中国?
近日,“印太经济框架”(IPEF)在新加坡举行首届“清洁经济”投资者论坛。
要知道,这个组织是美国主导的,其目的就是对抗中国的地区影响力。
此前,该组织不断传出合作谈判陷入僵局的消息。
而近期举行的这个会议,似乎给事情带来了转机。会后,该组织宣布,已经达成了清洁经济协议,预计投资230亿美元,推动地区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。
IPEF成员国部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议
自此,美国对IPEF的预想完成了3个,即签署供应链协议、公平经济协议,以及清洁经济协议,只剩下一个难度最大的贸易协议,还没能达成共识。
可能会有人担心,清洁经济协议的签署,意味着该组织的13个成员国,要帮着美国对付中国。
事实上,协议的签署只能证明,这些国家有意在清洁经济方面加强合作。
虽然美国想借此机会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,以对冲中国影响力,但其他国家未必这么想。
况且,协议能否落地还是个未知数。
二、协议已签,但未必能落地
有两大细节可以证明这一点。
第一,从IPEF发布的公告来看,相关的投资项目以及预计投入的资金,都存在一定的“水分”。
虽然协议确定了230亿美元的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,但其中只有约60亿美元的项目,被确定为可投资项目。剩下的约170亿美元的项目,则被视为潜在投资机会。
这意味着,后者的不确定性比较大,未必能落地。
项目资金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。
项目资金的筹集有一定的不确定性
目前已经确认的是,支持相关项目的IPEF“催化资本基金”已经启用。基金创始支持国包括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日本以及韩国。
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按照计划,该基金只会提供3300万美元的初始资金,以催化33亿美元的私人投资。
这不禁让人担心,私人投资真的能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及时到位吗?
就算这个基金撬动了足够的私人投资,那剩下的钱又该由谁来出呢?
第二,据参加会议的斐济副总理卡米卡米加透露,并不是所有成员国都签署了清洁经济协议。目前,印度和越南还没有签字确认。美国商务部官员也坦言,有几个国家还在完成国内程序。
而这些国家还没有确认的原因,恐怕就是对清洁经济协议中的条款有异议。
这无疑会给相关合作协议的落地,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因素。
印度等国还没签字确认
此外,在推动相关决议落地上,美国未必靠谱。
毕竟,美国经常说一套做一套。加强清洁经济合作的大饼,拜登政府已经画完了。之后呢?他们真的愿意拿出真金白银,来推动相关合作的落实吗?
而且,“印太经济框架”是通过总统签署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的。这意味着,一旦拜登任期结束,该“框架”以及相关合作协议,就有可能面临“朝令夕改”的结局。
其实,就算相关协议最终能落地,也未必能像美国预想的那样,起到对抗中国地区影响力的作用。
三、中国不必太过担心
自2022年启动以来,美国一直在推动“印太经济框架”成员国达成相关合作协议,并让这些协议落地。
虽然此举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,但事实证明,美国这一战略的实际效果远低于其期待。
要知道,美国已经和其他成员国签署了供应链方面的协议。美方此举的本意是,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,以便建立一个绕开中国的供应链。
当然了,此举也是为了配合拜登政府对中国实施的加征关税、“脱钩断链”等单边主义操作,最终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。
然而,在中美经贸大受影响,双边贸易额出现明显下降的同时,中国和“印太经济框架”的绝大多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,却始终保持着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。
显然,美方期待的,各成员国与中国“脱钩断链”的情况,并没有出现。
拜登政府期待的情况并未出现
不过,这并不奇怪。
毕竟,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,各国都有加强国际合作,以刺激增长的需要。
而中国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合作伙伴。
一方面,中国始终保持着发展定力,经济发展总体向好,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发展机遇。
另一方面,中国拥有14多亿人口的大市场,消费潜力巨大。
在这种情况下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,能够承受得起与中国“脱钩断链”的后果。就连美国也不例外。
其实,美国应该明白,拉地区国家搞遏华小圈子的做法,不仅挡不住中国的发展,反而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
在当今这个全球化、多极化的世界,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。美国固守霸权主义那一套,对中国百般防备、打压,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。
最后,奉劝美国一句,趁早放弃遏华妄想,重新回到友好合作的正轨上。